最近渤海海域出现了一款新型飞行器,直接被媒体和军事观察人士冠上“渤海怪物”的外号。
这和当年苏联搞出来的“里海怪物”地效飞行器,无论是造型还是技术路线都明显一脉相承。
地效飞行器的核心原理其实就是利用地面效应——当飞行器贴着水面或地面飞的时候,机翼和地面之间的空气会被压缩形成气垫,产生的额外升力能让飞行器载着更重的东西飞得更远。
苏联专家当年通过实测发现,只要飞行器离水面高度保持在机翼长度的15%左右,升力瞬间能提高30%。
这个发现直接促成了冷战时期“里海怪物”的诞生。
1966年夏天,美国间谍卫星在里海边上拍到个大家伙:一架长度超过100米、贴着海面高速飞行的庞然大物,机身上还装着反舰导弹。
西方军界当时完全懵圈,不知道苏联怎么捣鼓出这种怪物。
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飞行高度稳定维持在4米左右,速度飙到时速550公里,既能运两个排的兵力,又能带六枚射程250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。
最关键的是它贴着海面飞,雷达反射信号跟普通船差不多,等敌方雷达发现的时候导弹已经快到跟前了。
美国人其实早就馋过苏联的地效飞行器。
如果换成地效飞行器搞运输,从德国基地往沙特运装备能省下九成时间。
后来在伊拉克战场,美军试过把地效飞行器改造成特种部队的快速投放平台,一口气能带着两个陆战连瞬间突袭滩头。
现在“渤海怪物”明显把苏联的技术升级换代了。
机体设计更符合流体力学,发动机布局专门强化了地面效应,机舱里规划出武器舱、人员舱、货舱三个功能模块。
最明显的变化是雷达反射面积比苏联货缩小了两圈,飞行高度从原来的4米压到了2.5米,速度提到每小时600公里。
这类改进在实战中能玩出花样:比如运两栖部队搞抢滩登陆,普通船开过来要两个小时,换成地效飞行器二十分钟就拍在滩头了;往台海或者南海岛礁运输补给,隐蔽性比运输机高得多。
本账号发布的国际资讯及相关内容,信息源自公开渠道,虽尽力核实,但国际形势瞬息万变,内容或存时效性、准确性不足等情况。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见解,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,亦不构成投资、决策等建议。因使用本内容产生的一切后果,本账号及作者概不负责。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,感谢理解。
西藏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