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多于7月至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发汗”后,摊开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发汗”,反复数次至现皱纹、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,阴干,称为“茯苓个”;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阴干,分别称为“茯苓皮”及“茯苓块”。
性状及选购
茯苓个:为未切开的整体茯苓。以体重坚实、外皮黑褐色而略带光泽、皱纹深而无裂隙、断面色白细腻、粘牙力强者为佳。
展开剩余86%茯苓皮:为削下的茯苓外皮,形状大小不一。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,内面白色或淡棕色。质较松软,略具弹性。
茯苓块: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呈块片状。白色、淡红色或淡棕色。
贮存常识
放在干燥处,注意防潮。
性味功能
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
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。
药理作用
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;能增强心肌收缩力,抑制胃溃疡的发生;保护肝脏,防止肝细胞坏死,以及利水、降低血糖、镇静及抑菌等。
临床应用
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
1.用于水肿,小便不利、腹胀,茯苓甘淡渗利,能消除水湿停滞。
2.用于脾虚湿困引起的食少脘闷、腹泻便溏。
3.用于心脾两虚、心神不宁、失眠等症。
现代有用于治疗水肿、肝病、小儿肾病综合征等。
用法用量
9克~15克。
应用注意
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。茯苓超大剂量(人常用量的500倍)给药可致动物体重减轻,肝功轻度损害。素体虚弱、津亏血少之人;秋燥季节,口干咽燥,并无脾虚湿困,长期服用茯苓则属不当,可加重燥象。
养
生
食疗及药膳
壹
茯苓酒
原料组成:茯苓块60克,白酒0.5升。
制法:将茯苓块装入纱布袋,泡入白酒中封固,浸泡1周后启封备用。
服法:每日1次,每次10毫升~30毫升,临睡前饮用。
功用:补虚益寿,强筋壮骨,减肥。适用于肌肉沉重、麻木,身体肥胖,痰湿重而脾气不足者,亦可用于冠心病,心区隐痛,神惊健忘者。
注意:凡精液易滑出者,以及阴虚津液枯乏之人均不宜饮用此酒。
贰
茯苓粥
原料组成:茯苓粉15克,粳米100克。
制法:粳米淘洗干净,放在锅内,加入茯苓粉和清水750毫升,武火煮沸后,再用文火煎20分钟,以米熟烂为度。可酌加味精、细盐和胡椒粉。
服法:供早晚餐温热食用。
功用:能健脾益胃,利水消肿。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慢性泄泻、水肿、小便不利和肥胖症等。
叁
茯苓大枣粥
原料组成:茯苓粉30克,粳米60克,大枣10克。
制法:将大枣去核,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,粥成时加入茯苓粉拌匀,稍煮即可。
服法:服时加白糖适量,每日2~3次。
功用:利水渗湿,健脾补中。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。
肆
茯苓烧胖头鱼
原料组成:胖头鱼1条(约1000克),茯苓粉20克,粟粉5克,食盐、葱茸、姜末、黄酒各适量,笋片少许。
制法:将胖头鱼鱼身剁成肉泥,鱼头开边备用。将鱼肉泥放入碗中,加入茯苓、粟粉及葱姜等调味料制成鱼丸。将鱼头略煎后,放在砂锅中,加冷水浸过鱼头,再把鱼丸放入砂锅中,加热,至鱼丸定型后,再调加盐和笋片;待鱼头煨熟透即可。
服法:佐餐食用。
功用:健脑增智。适用于体虚气短、倦怠、乏力、失眠、多梦者。
伍
茯苓饼
原料组成:茯苓细粉、米粉、白糖(按2:2:1的比例)。
制法:上3味加水适量,调成糊,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薄饼即可。
服法:可经常吃或佐食。
功用:健脾补中,宁心安神。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、气短、神衰、失眠以及浮肿、大便溏软等。
陆
茯苓膏
原料组成:茯苓细粉、米粉、白糖(按2:2:1的比例)。
制法:上3味加水适量,调成糊,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薄饼即可。
服法:可经常吃或佐食。
功用:健脾补中,宁心安神。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、气短、神衰、失眠以及浮肿、大便溏软等。
柒
茯苓贝梨
原料组成:茯苓块15克,川贝母10克,梨1000克,蜂蜜500克,冰糖适量。
制法:将川贝母去杂洗净;梨洗净,去蒂柄,切成丁。将茯苓块、川贝母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水,用中火煮熟,再加入梨、蜂蜜、冰糖继续煮至梨熟,出锅即成。
服法:可吃梨、茯苓,喝汤。
功用:清热润肺,生津止咳平喘。
捌
茯苓香菇饭
原料组成:粳米1000克,茯苓15克,干香菇25克,油豆腐150克,料酒、精盐、酱油。
制法:茯苓研成粉末。将香菇用温水泡发,洗净切丝。将油豆腐切小丁。将米洗净放锅中,加入适量水、料酒、精盐、酱油,再放入香菇丝、油豆腐丁、茯苓粉。用武火煮沸至水将收干,改为文火焖煮至饭熟即成。装碗前将饭轻拌匀。
服法:佐餐食用。
功用:补脑健身,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。对高血压、高血脂都有一定疗效,并能延年益寿、健美。
小贴士
自古以来,茯苓便是仙家所食的滋补食品,又是医家常用的药物。唐代民间的膳食中就已出现了以茯苓为原料的茯苓酥、茯苓饼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很喜欢食用茯苓饼,他年过六旬仍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身体,在他的《东坡杂记》与《服茯苓赋》中记述“以九蒸胡麻,用去皮茯苓,少入白蜜为饼,食之日久,气力不衰,百病自去,此乃长生要诀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西藏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