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9日,核电龙头上市公司中国广核49亿元可转债启动公开发行,该券是今年规模第二大的可转债品种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目前可转债市场新券正处于供给低谷。而与此同时,大盘可转债摘牌规模持续扩大。特别是银行转债摘牌潮仍在加速,杭银转债、南银转债、齐鲁转债将依次摘牌,市场资金再配置需求旺盛。
按照同等规模品种预测,此次可转债中签率或有大幅提升。不过市场人士表示,由于中国广核是“A+H”股公司,此番控股股东参与配售比例将影响未来中签率的水平。
截至8日收盘,中国广核最新股价为3.72元/股,最新总市值为1879亿元。
核电龙头募资布局陆丰核电
中国广核7月9日启动49亿元可转债的发行,简称“广核转债”。本次可转债信用等级为AAA,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。
此次广核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为3.67元/股;在期满后五个交易日内,公司将按债券面值的106%(含最后一期利息)的价格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。
中国广核是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规模最高的核电类上市公司。截至去年末,中国广核管理的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规模持续处于全球第二,继续保持国内第一。
截至2025年6月30日,公司管理28台在运核电机组和20台在建核电机组(其中包含公司控股股东委托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),装机容量超过5600万千瓦,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约45%。
中国广核的控股股东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。根据控股股东不竞争承诺,公司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惠州一期项目收购。
由于核电行业的特殊性及核电技术的复杂性,目前我国经国务院正式核准的核电项目均由中国广核集团、中核集团、国家电投和华能集团四家控股开发运营。
根据广东省的电力平衡结果分析,考虑年度最高负荷并计及备用容量,若仅仅考虑省内已核准电源项目,广东省2035年电力缺口达3万兆瓦以上。
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,将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5、6号机组项目。
今年上半年,中国广核核电机组总发电量稳步增长。根据中国广核统计,2025年1月至6月,公司及其子公司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总发电量约为1203.11亿千瓦时,较去年同期增长6.11%。总上网电量约为1133.60亿千瓦时,较去年同期增长6.93%。
缓解供需之困
广核转债发行有望部分缓解市场供需趋紧的状态。
广核转债是今年发行规模第二位的可转债,略小于此前50亿元的亿纬转债。由于拥有AAA评级,同时规模尚可,因此有望弥补众多机构底仓配置。
一位可转债研究人士表示,以往银行转债扎堆发行时,49亿元仅仅属于中等规模。但如今银行转债扎堆摘牌,且新券发行缓慢,49亿元的广核转债在待发可转债中已经成为顶流品种。
近期银行转债摘牌数量在不断增加,且呈现加速态势。7月7日,发行规模150亿元的杭银转债正式摘牌;7月18日,发行规模200亿元的南银转债也将在交易所摘牌;发行规模80亿元的齐鲁转债已触发提前赎回,摘牌指日可待。
即将到期的500亿元浦发转债向着转股的方向稳步前行,另外一个规模500亿元品种——兴业转债最新价格也达到了126元,距离提前赎回也并不遥远。此外,上银转债、常银转债和重银转债情形也十分类似。
东方证券固收分析师齐晟表示,当前可转债市场基本逻辑未发生变化。长期视角看,可转债市场配置逻辑依然成立,同时底仓稀缺逻辑没变,强资质、低波动个券具有长期配置价值。
中签率或大幅走高
历史上看,可转债发行规模与中签率呈现正相关态势。
过去一年,规模高达50亿元的可转债中签率普遍较高,均达到或者超过“五户中一签”的水平。
例如,50亿元规模的亿纬转债中签率为0.0397%,略高于“三户中一签”。去年11月发行的和邦转债,规模46亿元,中签率为0.0241%,接近“四户中一签”。即便规模30亿元附近的新券,普遍中签率在“十户中一签”的水平。
Choice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,可转债新券中签率中位数0.0027%,略高于“四十户中一签”的水平。
如今广核转债发行或将大幅提升中签率。不过,上述研究人士表示,此次广核转债中签率虽然有望走高,但存在一定不确定性,这与控股股东参与程度密不可分。
中国广核是“A+H”模式的上市公司,而按照此次配售规则,广核转债仅限于持有A股的投资者。中国广核目前A股为393.35亿股,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持有297.37亿股,占比58.89%。
在路演环节,中国广核透露控股股东已经向公司表达了较为积极的认购意愿,但是否全额配售并不明确。
“尽管中签率难以精确测算,但高评级的广核转债是值得积极参与的标的。” 广州嗣盈资产总经理张晓东向记者表示。
西藏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